今年全国两会,民革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
2月27日上午,最高检召开“做好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新闻发布会,通报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发布2022年度“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介绍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常态化“回头看”跟进监督工作情况。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9.5万件,同比上升15%。
近日,甘肃省检察院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交办督办工作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进一步规范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交办督办等工作,提高办案质效,助推督察问题整改。这标志着该省公益诉讼检察与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正式建立协作配合机制。
2月1日上午,湖北省襄阳市的50多名环保志愿者,聚集在凤林古渡生态公园(汉江边)木栈道广场,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等单位联合开展了襄阳市2023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在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征程中,有一股来自“检察蓝”的守护力量。从守护碧海蓝天,到“舌尖”“脚底”安全,在各项民生领域都可见海南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身影”。
融入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武胜县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刑事+公益”“检察+行政”“专家+群众”“上游+下游”工作模式推动嘉陵江生态保护共建共护共享,自觉扛起“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检察担当。
云华村所开展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是首次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开展的科学志愿者活动。一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都在为推动公众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志愿服务而设计方案。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人民监督员参与和监督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活动典型案例,显示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生根发芽,这既是公益诉讼检察与民同行、为民司法的生动写照,更是检察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协调的实践典范。
2022年以来,青海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坚持因势利导,强化能动履职,在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区域、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主动发现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协同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